貴陽朗瑪信息:網絡問診成抗“疫”第二戰場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移動醫療APP、微信公眾號、醫藥電商等各種互聯網在線義診活動紛紛涌現,互聯網醫療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已成為“第二戰場”。
1月26日,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9互聯網醫院聯合“中國志愿醫生”,共同推出新型冠狀病毒24小時免費視頻問診和圖文問診服務,通過互聯網平臺向群眾提供免費的醫療咨詢,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良好的防控效應。
“中國志愿醫生”是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凌鋒教授2017年倡導建設的一支醫師志愿者隊伍,目前已建立11個專業工作站、151個專家個人工作站,幫扶了18000余名患者、150個國家級貧困縣。
據了解,自平臺上線以來,全國已有2200余名中國志愿醫生響應號召,其中呼吸科類專家500余名。平臺累計問診6000余例,累計瀏覽量40余萬次,來自包括湖北、貴州、廣西等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15個國家和地區的患者和群眾。39健康平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實時播報”的咨詢量也不斷攀升。
瞿亞勇是平臺上線后加入的第一批志愿醫生,每天上午九點,瞿醫生開始登陸平臺上線接診,一直工作到下午六點,偶爾到晚上十點。
瞿亞勇說,他每天會接診80到110個病人,“目前線上咨詢的有發熱病人,也有其他常見病病人,大部分是輕問診,如果出現重問診,會將病人轉診給專家進行視頻問診。受疫情影響,很多病人會有恐慌情緒,可能只是小感冒也會懷疑自己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關,所以我們除了對病人進行專業的問診外,還會對一些病人進行心理安慰和疏導?!?/p>
瞿亞勇說,互聯網平臺集中了醫療資源,對醫生而言方便對病人分診、與病人進行交流,對患者而言減輕了他們的恐慌情緒,同時也避免了大量的患者聚集到醫院導致交叉感染。
目前,平臺每天的專家與醫生助理都做好了排班和有效對接,保證可以24小時對患者進行病情解答及視頻問診服務。
39互聯網醫院總經理、執行院長龐成林說:“在整個疫情防控過程中,朗瑪的工作人員沒有春節,日夜加班。此次疫情推動了我們的技術研發提前發展,我們的技術產品經受住了考驗?!?/p>
2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要積極組織各級醫療機構借助“互聯網+”開展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網上義務咨詢、居家醫學觀察指導等服務,拓展線上醫療服務空間,引導患者有序就醫,緩解線下門診壓力。
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的獨特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及藥品配送服務,可有效降低其他患者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
龐成林說:“從國家下達的相關文件看,是非常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我們平臺目前每天瀏覽量達到五萬,咨詢量達到五百,通過在線咨詢,公眾對互聯網發揮效用的知曉率提高了,對互聯網醫療的信任度提高了,這也會促進互聯網醫療的發展?!?/p>
原文見中國日報2月6日13版,英文鏈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02/06/WS5e3b57cda310128217275448.html
(記者 鄭伊然 楊軍 編譯 車維維)
(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
朗瑪信息榮獲“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稱號
7月11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共同組織的全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先進表彰會在京舉行。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大力弘揚“企業關愛職工、職工熱愛企業”的和諧文化,進一步激勵廣大企業和工業園區深…
詳細信息 >>>